報告題目:典型西北區域微塑料的汙染特征及其環境界面過程
報告人🙋🏼♀️: 郭學濤
報告時間:2023年6月7日(星期三)14:30
報告地點:線下🛠:新環境大樓208多媒體教室⬇️💇♂️;線上:騰訊會議號183866503
邀請人🤸🏼♂️🥛: 仇浩
報告摘要:
人類活動導致每年有超過6000萬噸塑料排入環境👩🏻✈️,這些塑料會在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形成粒徑小於5mm的微塑料顆粒🙇🏻♀️。目前𓀈,微塑料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列為全球性新汙染物🧖🏼♂️。2022年,國務院頒布“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指出要科學評估新汙染物環境風險。西北地區作為我國自然生態脆弱區,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由於人類活動所引起的人地關系矛盾十分突出,生態破壞及退化問題層出不窮🈺。相較於東部區域的化學品汙染👨🏿💼,西南地區的重金屬汙染🫶🏻🚣🏻♂️,塑料地膜汙染作為西北區域突出的環境問題,近年來受到了廣泛關註🖕🏼👨🏽🔬,而進入到土壤中的塑料地膜會在西北特有的環境條件下發生遷移轉化過程,該過程受光熱及幹旱的影響,使得西北區域土壤中微塑料的環境行為具有其獨特性✉️。因此,評估西北區域農業土壤中微塑料的汙染特征、解析土壤中微塑料的環境界面化學過程、探討微塑料介導下對共存汙染物環境行為的影響,對於科學評估西北區域農業土壤中微塑料的環境行為及生態環境風險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報告人簡介:
郭學濤👨🏻🦱,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英才”引進計劃。研究方向包括👰🏻♂️:水體中典型新型汙染物的環境行為及汙染控製,主要關註典型抗生素和微塑料的環境行為及環境效應,土壤環境界面過程,高效吸附催化材料的研發及對水體/土壤中汙染物的修復機製研究🛅。近年來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00余篇🤳🏿,論文被引5000多次🦹,H因子39。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3篇👨🏿🍼,熱點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