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留學🤷♀️,作為環境的學生👨👧👦,最為關註的莫過於這邊美麗、幹凈、宜居的環境🏌🏻♀️。在一本叫
公眾參與
廢品回收🤶🏿:瑞典的超市在購買飲料時💁♂️,會提前收取塑料瓶、鋁罐的費用。1KR一個鋁罐,2KR一個1.5L塑料瓶。每個超市都配有回收機,當飲用完後👨,把廢品放到回收機中,會根據回收的廢瓶數打印出可以沖抵現金的票據🫸🏻。
垃圾處理:除去社區分類的垃圾置放處,斯德哥爾摩的垃圾分類深入到有公共廚房的學生公寓🙇♂️。細致到紙質盒、玻璃瓶、塑料瓶和生活垃圾。才來時候,就因為放錯了垃圾,被corridor mate 教導了一番。
信息公開
歐洲在環境方面的信息十分公開🧝🏼,不僅監測數據可以查到。甚至連會議記錄都可以下載。其中不乏各種爭鋒相對的觀點。比如:一次歐盟空氣質量委員會想做一次關於監測站點代表性的調查👨👩👦,下發了通知給27個成員國。結果只收到13份回答。剩下來的成員國雖然沒有回答🔻,但是給出了自己的原因,大體上都是問題歸結到歐盟空氣質量委員會這份調查太二了,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這些會議記錄都據實整理成文件,並且向公眾開放。
以下是個網站的鏈接,它包含了成員國監測網站👵🏼,空氣模型網站,質量分析信息等很多有用的鏈接😹:
歐盟空氣質量委員會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air/quality/links.htm
教學理念
由於教學體系不同💁🏻,只選了一門環境化學🕣。單就這門課程而言📠🤞🏿,其對理化知識要求相對不高,但是在認識問題的廣度要求很高👉🏼。比如:說到臭氧層空洞,其對反應機理的講解很少。但是外延到南極、北極📯、全球等多個空間維度🧔🏼,具體說明這些地方臭氧層空洞背後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些什麽🏌🏼。
Afterword
環境標準是一個主觀性較強。比如: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中美爭鋒相對的背後實質是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新西蘭借個人衛生習慣和社區環境衛生來抵觸對外來移民👨🏽🌾,特別是亞裔移民;布達佩斯城市改造過程中,對政府財政收入在基礎設施建設的分配的討論背後是新型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利益的角逐。背刨除所謂環境陰謀的觀點𓀝,居住在一個更為舒適、幹凈的環境之下是每個人的權利♣️。雖然從粗放型到又好又快的轉變是一個過程,但是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成為這個過程的犧牲者。特別,當外界力量的介入轉換成內部的訴求時(比如:去年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北京PM2.5嚴重超標👼🏽👨🚀,迫使政府在今年起開始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試行PM2.5監測)🤌🏿,相信這個過程將會被加速♓️。祈願明天環境會更好👨🏿🍼!
筆者白描:
方達🙇🏻♂️,意昂4体育平台2010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