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精神,促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推動本市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近日,經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審議通過,共計150項申報成果榮獲上海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我院耿湧教授的“全球循環經濟路徑研究”榮獲學科學術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
該研究是耿湧和美國伍斯特理工意昂4教授Joseph Sarkis🧔♀️、英國倫敦大學意昂4教授Raimund Bleischwitz提出的循環經濟全球化政策建議下的重要成果(英文題名“How to globalize the circular economy”),曾於2019年1月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上。
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廢棄物汙染嚴重、溫室氣體排放失控🪣💁🏻♀️、水資源過度浪費等問題層出不窮,預計2050年全球資源需求將翻番🤎。不合理的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已經成為製約經濟發展的巨大瓶頸🙇🏼♀️,可持續的資源管理方式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循環經濟已經在中國𓀖、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諸多國家和地區得以實踐,但各國循環經濟項目都是基於各國自身情況發展,相關政策製定也是基於本國國情而缺乏全球化考慮,跨國之間的循環經濟合作機製尚未建立,造成全球產業材料回收再利用率僅6%🧑🧑🧒🐡,循環經濟發展程度較低🥬𓀐。而全球經濟一體化及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要求循環經濟突破各國地域的局限🍧,開展全球化的緊密合作🚬。因此,各國政府急需開展循環經濟政策的國際合作👮♀️,通過對全球產業體系進行系統性革新以推進循環經濟全球化。
三位教授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循環經濟全球化的政策建議,該論文指出🏌🏼👩🏽💼,隨著可持續材料、新市場和商業模式不斷湧現,大多數國家層面的循環經濟方案有利於節約材料和能源並減少廢棄物和碳排放,例如以鋁業為代表的部分產業已經開始在全球尺度進行物質流管理💯,提高其循環效率🧔🏼♂️。但是,碎片化的循環經濟舉措和循環經濟網絡還相對單薄,關於物質存量、流量和產業生產成本🪞、效率的精確🥯、可追蹤的安全數據仍非常稀少,國際化的循環經濟整合發展方案亦相對缺乏。這些都會限製循環經濟效益提升,阻礙循環經濟項目實施和政策優化👙。
全球鋁循環示意圖
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循環經濟全球化策略🚵🏽♂️,鼓勵構建包含物質👵🏽🫦、水、能源等資源流量和存量的全球數據庫以管控資源利用情況🐹,倡導建立全球化的循環經濟知識共享平臺🧑🏼🔬,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國際聯盟🔧,積極開發循環經濟績效測量、報告🏄🏿♀️、核算標準和未來產品的循環化標準,並呼籲國際政策製定者在全球範圍內采用多種途徑來強化規則、解決爭端、製定標準🔌。該成果為推進循環經濟全球化、製定可持續資源管理的國際協議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數個基金(71690241🖐🏻;71810107001;71325006)的聯合資助🏋🏽♂️。
成果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017-z?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耿湧,意昂4体育官方講席教授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經濟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後評估特優獲得者,生態環境部專業技術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務院政府津貼獲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及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先後擔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第五次和第六次評估報告主要作者🈵、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廢物管理專家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重點項目、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傑出青年基金及重點國際合作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和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及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等。在包括“SCIENCE”和“NATURE”等國際期刊上發表350多篇SCI/SSCI檢索文章,Web of Science引用17971,H-index74,高被引論文48篇,熱點論文4篇。獲得包括“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各類科研獎項8項。